1894年10月美國自行車大王 Lozier購入 Ellwood shafting &Tube 不銹鋼管廠(公司),并易名為 Ellwood Weldless Tube 公司(廠),他任命Stiefel為該公司的技術經(jīng)理,在Stiefel的技術指導下安裝現(xiàn)代化的軋管設備,其中主要設備是斜軋穿孔機。斯蒂弗爾穿孔機的專利是于1895年獲準的,并指定是給予 Ellwood WeldlessTube 不銹鋼管廠(公司)的,設備的設計安裝工作始自1894年11月,完成于1895年夏季。與穿孔機同時安裝的設備還有:


1. 兩臺小型周期軋管機,以便將穿孔坯延伸到適宜于冷拔的長度;


2. 將芯棒由熱軋管中抽出的脫芯棒裝置;


3. 旨在提高冷拔管質(zhì)量的12臺冷拔機。


 Ellwood 不銹鋼管廠第一根穿孔坯是在1895年6月軋出的,因此Ellwood 市就成為北美大陸第一個用斜軋穿孔工藝生產(chǎn)無縫鋼管的地方。管坯由瑞典進口,直徑為3~3.25英寸,長度為14~16英寸,穿孔后直徑為2.25~3英寸,長度約3~4英尺,穿孔坯在熱狀態(tài)下被穿以長度為12~14英尺的芯棒,其直徑為1.25英寸、1.5英寸或1.75英寸,在軋輥每轉一轉時,由4個人掌握芯棒,使之翻轉90°,并向前推進0.5~0.95英寸,熱軋后管長約為12英尺,壁厚最大為3/16英寸。


 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,對于“無縫不銹鋼管”這一術語用的是“Weldless Tube”這個字,以示與Welded Tube(不銹焊管)相對應,但是到了20世紀第二個十年,這個字就被“SeamlessTube”一字取而代之,其實“Seam”(Seamless的詞根)一字是生活方面的字,與縫紉有關,而“Weld”這個字倒是與金屬有關的。就構詞法而言,“Weldless”和“Seamless”分別由“Weld”(作名詞用)和“Seam”(作名詞用)和后綴“l(fā)ess”而構成。自從曼內(nèi)斯曼兄弟發(fā)明無縫鋼管生產(chǎn)工藝以來,無縫鋼管的洋名叫做“Weldless Tube”大概有20多年之久,當時美國至少有兩個無縫鋼管公司如“Ellwood”和“American”掛“Weldless Tube Com-pany”的牌號,后來才改名叫“Seamless Tube Company”。由“Weldless”改稱為“Seamless”是出于語言學家的靈感抑或是出于冶金行業(yè)前輩的嚴謹就不得而知了。